特色培养之作家班 工作汇报
发布时间:2013-06-14 20:09:00

三三三”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中文系“狮星作家班”汇报

(此文为省教育厅翟副厅长在沧州师院调研时,中文系吴艳华主任所做的专题汇报)

尊敬的翟厅长、朱处长,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是中文系主任吴艳华,我汇报的题目是:

  通过学习讨论我院《关于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文系每位教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都进行了深入思考,各自拿出了行动方案。大家转变了传统的“书本中文”观念,转向“语言文学与社会”的“大中文”思路,努力实现“千方百计让学生成功”的教育本质。在这一理念下,我们尝试教学改革,“特色班”就是这样一个创新实验项目。

  “特色班”是选拔具有一定特长和学习兴趣的学生,在保持原有班级建制和正常教学的基础上,课外单独组班。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强调学习形式的实践性,强调学习过程的成果化。这使学生有很强的归属感,便于激发兴趣,提高效率,产生又快又好的成绩,形成“让成功激励成功”的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我系共有三个特色班:师资特训班、口才实训班和作家班。

  下面我以作家班为例,向领导汇报“三三三“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狮星作家班”成立于2011年6月,由系领导直接管理,安排骨干专业教师指导,并不定期邀请知名学者和作家讲学。

  作家班成立一年来,逐渐形成“三三三培养模式”,即:三支教师队伍、三个培养方向、三个培养模块。

  三支教师队伍是:课程教师、专家学者、专业作家。这样确保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作家班指导老师陈西峰、汪云霞、刘用良老师都是省作协会员、省写作学会会员,他们教学科研功底深厚,又有丰富的创作经验。

  同时,我们利用我系“教授论坛”这一平台,广邀大家学着,院长刘树桢教授、河北大学文学院院长田建明教授、河北师大文学院院长阎福玲教授等都为作家班作专题讲座。教授论坛活动与作家班学术指导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更具优势的是,我们特请一线作家与学生面对面,鲁迅文学奖得主李浩先生,我市作协主席何香久先生,《沧州日报》副主编、长篇小说作家李冬先生、马来西亚华裔作家戴小华女士,中国作协会员、著名小小说作家高海涛先生等先后应邀作专题指导。

  作家班的培养目标有三个方向:一是文学创作、二是影视话剧编剧、三是公文写作、新闻报道和政论方向。

  文学创作:主要侧重散文、诗歌、小说、和报告文学的写作能力培养。为将来培养职业化的编剧、剧作家打好底子。

  公文写作、新闻报道和政论方向,为企事业输送笔头过硬的文秘人才,为媒体培养专业化的队伍。

  作家班的课程设置有三个模块:一是前沿课程、二是专项研究、三是创作采风。

  前沿课程以“创意写作学”为支撑。该理论创生于美国,为美国成功培养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人才。目前国内只有复旦和上海大学设有硕士点。在作家班开设创意写作课,是我省高校首次尝试,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

  专项研讨如文学鉴赏、学生创作交流、特邀作家创作经验谈,这是学生易见成效的学习形式。

  创作采风开阔视野、开放思路、激发灵感,提高水平。我们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关系,多次带领学生走进现场,贴近生活。

  经过上述实验和多方面打磨,作家班目前已经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实现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和社会满意。

  作家班自开办以来,学生学习作风扎实了,写作水平提高了,学习成果出现了。作品开始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接连发表。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他们的成功与幸福感倍增,职业与人生指向也更明确了。例如齐钰同学,她的小小说《朱安泪》获新华杯全国小小说大奖赛特别奖,并刊登在国家级文学刊物《小小说选刊》上,她对作家班充满感激,也对自己的文学之路充满了自信,目前她正酝酿写作中篇小说。

  作家班开启了学生专业成功的第一步。到目前,70%的学生都发表了作品,计有近30篇。

  最近又有好消息传来,国家级大型文学刊物《长城》已向作家班约稿,我市文联刊物《环渤海文化》以及《无名文学》《河北小小说选刊》等已将作家班作品组搞完毕即将刊出专版。

  学生的满意直接关联着家长的满意,同时也引来社会热议,市文联、作协、报社、学术组织、作家学者等诸多机构和个人都格外关注,有的自掏腰包为孩子们购买、捐赠各种书籍;《沧州日报》为作家班出专版,设专栏;也有企、事业单位向我们联系用人意向,诸多社会反响扩大了我院的社会美誉度。

  总之,中文系作为传统学科,如何培养富有创意精神和应用型人才是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以作家班为切入点的探索给出了越来越明晰的思路。我们将继续加快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步伐,不遗余力地助推孩子们走向成功!

 

  汇报完毕,谢谢!

201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