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微论坛||关于《边城》形式美的赏析
发布时间:2024-03-21 08:32:46

形式美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各种形式因素——色、形、声、质、味,它们是一种感性存在,一种自然形态,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而引起不同心理反应;其二是人们概括出来的能引起人的普遍审美愉快的形式规律,主要有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




色是由视觉器官接受的形式因素,而无限丰富的色彩又能引起人们各种各样的心理效应。《边城》中处处浸润着自然的形式之美,对色彩描绘的注重,向读者传达着不同的心理体验。“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绿色是欣欣向荣的树叶、是草原的颜色,代表着勃勃生机,给人健康、清新、宁静的感觉,正是这个边陲小镇给人的感觉,安静和平又充满盎然生机。如水晶般透彻的眸子更是透露出惊人的纯洁、朴实、明快与天真,代表着明朗、欢快与温暖的黄色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在最自然的环境中成长的翠翠的活泼灵动。边城的结尾“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白色对于我们的心理作用就像是一片毫无声息的静谧,如同牧歌中倏然打断旋律的停顿,但这白色并不是死亡的沉寂,而是一种孕育着希望的平静。




形,也是视觉接受的形式因素,是通过点、线、面、体的不同结合形成的抽象形态。小说开头,作家就以静态化的方式将所要书写的地点、人物、周遭的环境进行散点式介绍,“一条官路”“一个地方”“一条小溪”“一座白塔”“一户人家”“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通过看似单个、逐一式的“点”后,读者脑中就已绘制出一幅远离城市喧闹的世外桃源画,其中也带有一种中国传统山水的静态美感。一般来说,曲线有柔和、运动感,“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俨然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所以这个小镇圆润、柔和的曲线感使人们对它产生一种天然莫名的好感。小说中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邃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鸣叫……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形状各异,都自然而美丽,让人如入梦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小说的结尾这样写道“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开头和结尾形成了对称与均衡,开头的白塔和结尾修好的白塔遥相呼应,使结构形成一种稳定性,给人一种安静、稳定、端庄的美感。刚开始陪伴在翠翠身边的人很多,最后她却几乎孑然一身,这种人的孤独感和白塔的稳定性形成一种调和和对比,给人以协调和融合的美感,让读者不禁对翠翠产生无限的同情与怜爱。




声是由听觉器官所接受的形式因素。在人类能接受的声音中,由不同的物体产生的不同声音会因为其音色、大小、强弱及在时间中的延续变化,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如噪音让人烦躁,轻柔与单纯的声音使人感到悦耳的同时心情愉快。“静静的水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溪水澄澈静谧,游鱼自由。在这样纯净的世界中,人也总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除此之外,祖孙二人用竹子做成竖笛,吹着小曲,翠翠摆渡时在船上轻哼巫师迎神的山歌……少数民族独特的风俗和美妙的声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受到小城悠闲安宁的气质,不禁神往。同时,这些声音中伴随着节奏与韵律,而这种节奏也形成了田园牧歌闲适的情调,能唤起人们丰富的情感反应。不同于乡下、城内封闭自足、恬静闲适的景观,与外界有着商业往来的城外河街则是热闹非凡,不仅有客店、理发馆、杂货铺、饭店等商铺装点着河街,同时也不断传来饭店老板娘的叫卖声,茶馆人来人往,大家侃侃而谈,热闹不凡。热闹与喧嚣对久在宁静之中的人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当端午热闹的鼓声砰砰作响时,乡下的翠翠“站在小山头听了许久,让那点迷人的鼓声,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正是这河街喧闹的吸引力,让翠翠与傩送有了相遇的可能,而象征着理想世界的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以及在轰鸣的“雷声”下白塔的倒塌则意味着理想世界的最终破灭。小说从开始对寂静世界的描绘到最后轰鸣雷声下白塔的坍塌与祖父的离世,由静到闹,暗示了一个理想世界由存在到毁灭的过程,也使小说始终氤氲着一层挥之不去的哀愁之雾。



味指味道和气味,是由嗅觉器官与味觉器官接受的形式因素。味道是人舌头上的味蕾对物体的感受,不同的味道对于喜爱它的人是具有审美意义的。气味是由鼻子嗅觉接受的物体的气息。臭气使人难受,香气令人愉快。令人愉快的气味会使人产生美的感觉。边城夏日的傍晚带着特有的温度与气味,“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让人和翠翠一样心中涌现淡淡的惆怅和凄凉之感,因为那样的乡村的夏天,是属于逝去的童年,不再回来的美好时光。“祖父还会到码头上去同刚拢岸一天两天的上水船水手谈谈话,问问下河的米价盐价,有时且弯着腰钻进那带有海带鱿鱼味,以及其他油味、醋味、柴烟味的船舱里去,水手们从小坛中抓出一把红枣,递给老船夫,过一阵,等到祖父回家被翠翠埋怨时,这红枣便成为祖父与翠翠和解的工具。”“腿上的肉是城里人炒鱿鱼肉丝用的肉,莫同我开玩笑!我要夹项肉,我要浓的,糯的,我是个划船人,我要拿去炖胡萝卜喝酒的!”《边城》中的味道,弥漫着人间烟火气,充满着人与人相处的温馨。这气味经过时间的珍藏、光阴的过滤,沉淀在岁月深处,像陈年老酒一样醇香,回味悠长,恒久停留在读者的舌尖上。



整部小说在多样统一中达到和谐,构成一个协调一致的统一体。这种和谐也是形式美的最高法则,使人感到既丰富多彩又协调一致,既活泼灵动又安静舒畅,给读者以极高的审美享受。边城万物,从天上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到地下的群山环绕、大川小溪、森林草原,天地间生存的各种生灵,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然而,这一切又都和平共处,按照有序之道存在着、变化着、发展着,构成了美丽的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