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国星教授应邀到文学院讲学
发布时间:2018-06-08 17:45:00

67午,应我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原副社长张国星教授在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空间意识——中国文学研究再思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吴艳华教授主持,文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张国星教授首先指出“文学的本体是人”,文学即人学,因此无论是作家的研究还是读者的审美判断都具有一定的个体性。随后,张国星教授从“空间维度中的中华文学、审美差异的历时性共时性、审美的地域性差异”等方面对中国文学史进行了立体的、三维的解读,为大家开启了一种研究文学史的新视角。在讲座中,张教授从文学的地域性出发,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作家的风格等提出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生存方式、言语习惯、审美取向等特征对中国古代文学地域文化性格的影响,并由此归纳出中国文学的特点:多元存在、多源汇集、政权迁徙带来的文化变化以及文化的商业化。最后,张国星教授以时间为线索,穿插空间特征,谈到中国古代文学史并非如西方理论所倡导的简单的线性化,而应是时间与空间二维交织的产物,我们应立足本土,以全相还原历史面貌为首要,以文学单元的相互关系为重点,立体地再现文学真实的历史样貌。

在聆听完张教授的讲座之后,我院教师和学生代表就张教授的讲座分享了自己的感受。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刘晓华同学说:“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自己大多都是以时间为线索去研究文学史,而今天张教授从作家的地域性去分析文学作品的角度为自己在日后的学习中指引了一条新路”。教师代表付红妹老师在同大家分享的时候,用“丰厚的知识积累、开阔的学术视野、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三个关键词形容了自己对张教授讲座的整体感受。同时付老师表示,在日后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作为文学的主体,把中国文学的研究带回到中国文化的语境中。

    最后,吴艳华院长代表文学院全体师生再次感谢张教授精彩的讲座,同时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吴院长回应了张教授“文学即人学”的观点,强调了的其丰富内涵及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无论是作家的研究还是读者的审美判断都具有一定的个体性,我们应立足本土,以全相还原历史面貌为首要,以各个文学单元的相互关系为重点,立体地再现文学真实的历史样貌。同时,吴院长高度评价了张教授深厚的学术功底、高远的文学眼光以及成熟的研究方法,勉励同学们学习张教授的治学精神,提升文学史的研究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