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3-06-12 10:03:00

高等学校名称:沧州师范学院

二级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名称:文艺学

一、基本情况

1.本学科已有的工作基础和水平

沧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文艺学是沧州师范学院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于1958年开始招收专科学生,201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文艺学专业诞生了一批优秀老师如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南开大学客座教授汪正章教授等。经过多年的积累,文艺学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本学科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培养青年老师,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进修培训,逐渐形成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老师队伍。本学科现有专职老师10人,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硕士6人,博士1人。其中市属拔尖人才3人,获曾宪梓教学基金奖1人。教学团队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达到重点学科建设要求。近年来,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完成(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30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篇,出版专著2部,出版文学作品2部。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和人才的培养以及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拥有较好的教学、科研条件。文艺学学科拥有专业书籍40万多册,各类期刊报纸40余种,仪器设备20台(件)。

本学科已形成了三个较明确的发展方向:

文艺批评方向:

本方向主要是对当下中外文艺现象与作品的分析评价和文学批评方法与创作及文学教学的关系研究。其特点是立足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前沿性与基础性的统一,科研与教学的统一,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建设的统一。具体表现为:(1)对当前大众文化文本的批评与大众文化理论的研究。大众文化是当前学术热点问题,同时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深刻影响。本方向带头人王洪志副教授以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为重点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理论,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当下文艺现象进行分析评价。《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的内在矛盾解读》获第十届沧州市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蜗居:价值立场的暧昧与虚妄》等评论对当下影视作品《蜗居》《武林外传》等进行了批判性解读。(2)以对地域文艺的研究批评推进地方文化建设。本方向突出了对作为沧州优势地域文化资源的书法绘画艺术及纪晓岚、王蒙、蒋子龙等古今沧州作家与沧州地区文学创作的批评研究。付红妹教授近年来大量文学书画评论,发表在《燕赵都市报》、《河北作家》、《文艺争鸣》等报纸、期刊,产生了很大影响。(3)文学批评方法与文学教学关系研究体现了教学与科研互促的研究思路。王洪志副教授主持的《文学批评方法与中学语文文学教学研究》对中国古代审美批评、神话原型批评、形式主义-新批评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批评方法对文学教学的作用意义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同样可以应用于高校文学教学。(4)对中外文学经典文本的评论。近年来本方向发表运用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等批评方法的文学研究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尤培成副教授出版专著2部。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准学科”,无论就当代中国还是全球化的视域来看,其主要理论资源是来自伯明翰和法兰克福这两个学派。两者都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背景,其使命感非常明显。尤其伯明翰的传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不仅仅满足于纸上谈兵。因此,理论必须付诸实践,对实践必须给予理论概括成为文化研究的一个原则,也成为文化研究的一个显著特色。基于此,本方向以地域文化研究为自己的突出特色。付红妹主持的横向课题《沧州市主城区文化生态研究》,对沧州市中心城区的文化生态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沧州市的文化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受到市政府的肯定,获得沧州市政府5万元课题经费支持。吴艳华主持的横向课题《《港口文化生态对渤海新区未来发展的影响》,获渤海新区管委会4万元经费支持。汪云霞主持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向民求生,沿渤海文学创作生态研究》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对沿渤海地区的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研究。范铮对沧州独具特色的武术文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获得市体育局和武术界的好评。(2)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它和文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等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研究的方法一言以蔽之,是立足当代的批判的方法。当代话题乃是文化研究的核心。尤其是都市社会的热门话题、敏感话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时效性。文化研究还具有强烈的社会或者说世俗关怀。这就拓宽了文艺研究的视野,并使文艺研究建立起和现实的关联。付红妹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宋代文学艺术进行了个案式研究,论文《宋代士人的隐逸精神对宋词审美风貌的影响》、《宋代士人的书卷精神与山水画的审美取向》、《理学人格对宋代山水画审美理想的影响》等收到业内好评。吴艳华的论文《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概论》、《从舒婷到翟咏明:新时期女性诗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强化与超越》 从女性视角对当代文学进行了研究,获得业内好评和重视。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

1)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中国古典美学,并对意境范畴的现代性内涵进行了拓展深化。意境范畴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核心范畴,是整个中国文化精神在文艺美学领域的凝聚和集成,所以一直是文艺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方向的带头人王建珍教授用西方美学理论——接受美学这一独特视角,来注释中国意境这一古老范畴的现代性内涵,对意境研究有所拓展深化,为实现中西方美学与诗学互识、互读,融汇、整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形成了一批较有影响的成果。如《论意境研究在现代的发展》、《意境空白的创造——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意境在接受中完成》、《接受美学视角下意境的功能结构初探》等,其中《意境空白的创造----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分别获得河北省第十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沧州社科联第九届社科成果一等奖。2)对中国美学范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中国美学范畴是中国古典美学史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它关系到对中国古典美学整体结构、特征和运动规律的宏观认识,因此一直是中国古代美学和古代文论的研究重心。对此,本方向成员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取得了客观成果,如牛芙珍教授的专著《中国古代文艺美学范畴系统描述》一书,荣获沧州市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3)通过纪晓岚的唐诗文艺观研究深化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研究。作为盛清时期的饱学之士、一代文学宗师、《四库全书》总编辑的纪晓岚,其文艺思想可谓集前代美学思想之大成,自2006年至今,本方向成员就此积极展开研究,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立项课题《纪晓岚的唐诗文艺观研究》已结项,研究成果被沧州师专纪晓岚研究所和沧州文学院编纂的《沧州地方文学史》采用,反响良好。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纪晓岚唐诗文艺思想研究》是对教育厅课题的进一步深化,仍在研究过程中。

2.本学科与同类学科的差距

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少。近期缺乏高层次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缺乏国内、省内有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教师进修、学术交流机会少。

二、建设目标及发展思路

今后三年的主要目标就是立足自身条件发展壮大自己的优势,在全省同类院校同学科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研究方向强化实践色彩,在与企事业单位和政府合作方面做足文章。文艺批评方向拓宽学术视野,和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保持密切联系,对其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关注并发出自己的声音,扩大本方向在专业内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方向一方面深化纪晓岚研究,一方面在古典文艺美学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再者,整个学科加大科研力度,在论文、论著、课题和项目方面具有显著增加和提高。三年后,将本学科打造成有学术影响力、有社会贡献的学科。

三、主要建设内容及具体措施

1.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立足于地方文化特色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实际,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开放性与地域性,基础性与前沿性并重为原则,构建起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三个研究方向:文化研究方向,文艺批评方向,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方向。三个方向各具特色,在教学中致力于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学科建设中教学、科研、服务的互促互利,均注重与地方特色文化的有机融合,力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直接对接。学科正承担的与渤海新区管委会合作课题《港口文化生态对渤海新区未来发展的影响》、与沧州市运河区政府合作课题《沧州市主城区文化生态研究》、 省社科联基金课题《向民求生:环渤海文学生态研究》、省社科联课题《纪晓岚研究》会对沧州地域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学术团队建设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引进与培养并重的方式,敦促学校引进本学科高学历、有学术影响力的人员,把本学科的青年教师送出去读博或进修,建设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有发展潜力的学术队伍。把文艺学教学团队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以研究项目为导向,走与实践结合的道路。利用各种纵向与横向课题,走入社会,走入现实,以问题为导向,在实践中锻炼教师队伍。

3.科学研究

在规划期间,我们力争在上述研究方向上取得高水平的丰硕成果,并形成相应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凝练学科研究方向,把握理论前沿的发展脉络,开展广泛而系统的研究工作。

以某些较为重要的研究为导向,对本学科的研究力量进行整合,力争在建设期内拿出一些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在三年之内3年内争取出版3部学术著作,发表一批高层次论文。争取1——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和1——3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4.学术交流

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分利用沧州毗邻京津的地理优势,聘请京津地区著名学者在我校兼职,促进本学科与外界的学术交流和学科的发展。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所谓“走出去”即积极支持本学科教师出席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扩大本学科教师的眼界,扩大了本学科的影响;所谓“请进来”即多方邀请同行专家到我校做学术报告,使本学科教师、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前沿的发展情况。

5.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为了更好地拓展和深化本学科的科研和教学,不断改善教学科研基础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在未来三年中,力争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完善教学科研环境,加大文献资料的投入,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四、建设资金的筹集和使用

1.资金筹集:本学科拟协助学校积极筹措学科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一方面积极争取获得国家拨付的各级各类学科建设和科研课题经费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还将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如社会赞助和横向资金,为学科建设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与经费保障。

2.资金使用意向安排

本学科资金使用将以三个研究方向为核心,整合研究力量,凝练学科方向,打造学术团队,建设相应的科研平台。

资金使用的具体意向:

(1) 学术团队建设:主要用于资助教师去著名院校放学进修、师资培训等。预算支出约10万元。

(2) 科学研究费:主要用于资助科研课题和出版补贴,资助社会调查,购买图书和学术资料等。预算支出30万元。

(3) 条件平台建设费:主要用于教学科研环境硬件的改善以及信息平台建设,如办公设备、电子设备、网络建设的购置等。预算支出10万元。

(4) 学术交流费:主要用于国内学术会议及邀请专家来校演讲。预算支出6万元。

五、预期建设成效分析

1.学术团队建设:2013—2015年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教学科研骨干1—2人。送出1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2.教学与教材建设:在3年内争取把“文学理论”建成省级精品课;把现在的文学理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成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完成1种本科生教材的编写工作。争取获得1—3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3.科研建设:3年内争取出版3部学术著作。发表一批高层次论文。争取1——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争取获得1—3项省部级奖励。

4.学术交流:邀请高层次专家到我校做学术报告6人次以上。支持本学科教师出席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12人次以上。

5.图书资料建设:购置本专业所需的大型资料书和重要作家、艺术家、理论家的全集、选集及研究资料。

 

 

沧州师范学院文艺学学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