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育桃李 春华秋实果满园
亲爱的各位校友:
大家上午好!
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们迎来了学校首个校友活动日,大家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回到了昔日的母校,回到了老师身边。我代表文学院1100名师生欢迎你们回家来!
下面,我重点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升本以来的新发展。
一、文学院基本概况
文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中文系,至今已走过近60年的历程。2010年学校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中文系成为第一批升本系部,并开始独立开办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2013年12月,中文系更名为文学院。多年来,文学院的办学规模始终居全校之首,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有的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有的成为中小学校长,有的成为优秀教育工作者,有的成为著名学者、专家,也有的成为作家、新闻人,总之,几十年来,文学院的校友们活跃在各条战线,为党的教育事业、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2014年4月汉语言文学专业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文学院步入了事业发展的快车道,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教学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各项工作都迈上一个新台阶。下面我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升本以来文学院的新发展。
二、升本后文学院的新成果
2010年,升本后的文学院掀开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首先确定了“干大事,干成事,上台阶,创特色,出成绩”的班子工作思路;确立了“抓教改、促科研、上水平、育英才”的办学宗旨,明确了“地方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教学与管理规范,注重内涵式发展,强化学风建设,致力于打造精进向上的文学院,致力于实现“千方百计让学生成功”的教育目标。
(一) 专业建设全面开花
专业建设是立院之本,升本之初我们提出“本科保质量、专科升活力、谋划新专业、寻求大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到今天,文学院已从1958年建系时的一个语文教育专业专科,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开设有汉语言文学、网络与新媒体、书法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五个本科专业和语文教育、传播与策划、文秘三个专科专业。目前,我院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书法学专业相互支撑,以齐越教育研究中心为依托的新闻传媒类专业集群已具规模,文学院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学院。现在,学院拥有专业藏书8000余册,专业期刊120余种,多媒体教室13间;非线性编辑教室1个,摄影、摄像、录音棚、虚拟演播室、朗诵体验厅、演播厅、微格教室等实验室10个;各类实习和就业实训基地12个。为各个专业教学科研的开展、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实习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后,学院在保持并发展传统汉语言文学优势学科的基础上,致力于形成文学、新闻传播学、书法学三位一体、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集群,构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学、传媒、书法人才培养基地,从而使文学院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二)科研成果厚重丰硕
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6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0人,博士7人,硕士46人。近三年以来,教师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承担国家级、省级、市厅级题共80余项,获省、市级奖励多项。学院现拥有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和重点建设学科各1个,“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我校重点教学团队,“文艺学”获评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
2015年底,学校科研处对升本五年来全校八类教学科研成果的统计中,文学院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省级课题立项、厅级课题立项、核心论文发表数量、专著教材出版数量以及省级教学科研获奖数量六类指标上,均获得全校排名第一,可谓占据了全校半壁江山,再次创造了我院历史新高,彰显了文学院教师的学科水平!
(三)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教学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学生培养的根本途径。文学院全体教师坚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搞好常规教学之外,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逐步摸索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教改模式。
1、创立“班中班”人才培养模式
选拔具有一定特长和兴趣的学生,在保持原有班级建制和正常教学前提下,单独组班,业余上课。2011年首开作家班,探索出“三三三培养模式”,培养效果非常令人满意:学生齐钰获2011年“新华杯”全国小小说特别奖,学生李家承、李艳南获2012年“税缘杯”短篇小说大赛优秀奖,学生刘诺的长篇小说《一曲琐碎青春》2012年已正式出版。此外有三十余名学生的作品获公开发表。2012年8月,作家班十名学生还应邀参加了沧州百名作家采风活动。“三三三”人才培养模式受到河北省教育厅领导充分肯定,社会反响热烈。之后我们又开办了口才班,礼仪班、名师摇篮班也已纳入计划,力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充分拓展每个学生的成长空间。
2、创立“精博辩学”教学新范式
借鉴辩经形式,创新性地将舞台表演元素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在广泛阅读和观点论证中获得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精博辩学从示范性展演起步,到纳入课堂教学与考核,再到师生共同编写《辩学丛书》,成功探索出一种参与式教学新范式。老师们也在实践基础上,完成了15万字的《中文教法论道》论文集。
总之,教改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目标。我们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教改工作永远在路上,永远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
(四)人才培养桃李辈出
文学院目前在校生总数1091人,是我校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三个二级学院之一。多年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指引下,我们高度重视学生培养工作,坚持全面育人,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得到均衡发展。在各级各类竞赛和考试中,我们的学生屡获佳绩。如郭兆文同学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林国恒同学获河北省“挑战杯”创意大赛二等奖等等。以较为重要的考研率和接本率来讲,我们的本科班考研通过国家B类线人数占报考总人数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专科班专接本考试通过率基本稳居全校前两名。多年来,文学院毕业生综合就业率均超过97%,每年都有优秀学生考上公务员或应聘到一些知名企业,展开人生崭新阶段的寻梦之旅。
文学院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常抓不懈。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无处不在的言传身教,将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积极进取、向上向善的人生理念全方位传递给学生。我院团总支下属11个学生社团,经常性开展公益解说朗诵、汉服礼仪展演、话剧编排演出、志愿者服务、公益支教、艺术创作等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行,其中每年定期举办的“女生节”活动已成为我校学生活动的品牌,“廉政文化朗诵”活动弘扬着真善美的正能量,获得市纪委好评。2015级语文教育专业王思源同学的诚信做人事迹被全社会广为传播,荣获沧州2016年度沧州市“十大好人”殊荣,为学校争了光。
总之,我们的老师是努力的,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优秀的,《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沧州日报》、人民网、长城网等多家媒体均报道过我院教书育人的佳绩。我们相信文学院的师生会携手并进共同成长,春风桃李,人才辈出。
(五)齐越教育研究中心和齐越教育馆建设取得重大胜利
齐越先生是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一代宗师,他与沧州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特殊的渊源。在教育部语用司、河北省教育厅和沧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领导的统筹部署下,以文学院吴艳华、白晓清、张海燕、刘宣妤四位老师为核心成员,成立了齐越教育研究中心,历经一年艰苦卓绝的筹备,于2016年11月建成了齐越教育馆,并聘请了教育部姚喜双司长及陈醇、关山、葛兰、虹云、方明、敬一丹、鞠萍、朱军、康辉、海霞、欧阳夏丹等著名播音艺术家、主持人为馆员和研究员。齐越馆的建成,使沧州师范学院一举成为全国新闻播音界及全国高校的关注评论的中心,被评为沧州市2016年度“十大新闻”之一。特别是2017年的河北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已把建设好齐越教育研究中心写进了大会主题报告。
三 、对未来的展望与期待
亲爱的校友们,今天这个难得的团聚日子,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回顾自1958年建系以来一个甲子的奋斗历程。可以说,今天所取得的点滴成就,正是基于数十年来形成的敢于挑战、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优良作风,是一代代师生筚路蓝缕的开拓奋斗、生生不息的薪火相传。今天的文学院,风清气正、书香浓郁,坚守三尺讲台,坚持立德树人,全力助推学生成功。
展望未来,文学院的发展足够值得期待。文学院全体教师会一如既往地恪尽职守,勇敢追逐梦想,用昂扬向上的斗志推动事业发展的车轮。面对现实,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我们的办学方向是否明晰?我们的育人模式如何改革?我们的发展短板怎样突破?如何提升专业水平与综合实力?怎样开拓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局面?种种问题,期待着校友们对文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敞开无私的关爱之心,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古语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有了各位校友的支持与帮助,文学院这团火必将燃得更旺、照得更远;有了各位校友的鼓励与关怀,我们更有信心把文学院建成富有特色、富有水平、富有希望的二级学院!
亲爱的各位校友,迈出校门,你们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文学院永远是大家温馨的港湾,期待大家常回来看看!
谢谢!
2017.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