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路上·正青春(六)||文学院实习生吴姝仪的成长札记
发布时间:2025-11-11 08:50:04

在书法机构实习的这段时光,让我真正走近书法教学,也遇见了更沉稳的自己。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教学能力,更让我对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体会。


初登讲台时,内心满是忐忑。原以为扎实的理论足以应对教学,却发现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对枯燥的笔画练习容易产生抵触。最初沿用专业训练方法,让学生反复临摹碑帖,课堂却显得沉闷,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指导老师的点拨下,我开始转变思路——教学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互动。讲解“蚕头燕尾”的横画时,我带着学生观察笔画与自然万物的联结;示范楷书结构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名家作品细节,让书法之美可观可感。更重要的是,我学会用鼓励代替批评,及时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渐渐地,他们的眼中重新闪烁起求知的光芒。


实习指导老师孟祥阔与吴姝仪

这段经历也让我真切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含义。为了讲清碑与帖的区别,我重新梳理书法史;面对学生提出的“同一个字为何在不同碑帖中写法各异”,我跳出固有框架,从更宏阔的视角寻找答案。而学生们在练习中融入的小创意,也让我看到了书法在规范之外的灵动。

更让我触动的是书法教育背后的深远意义。在学生审美形成的关键时期,书法不仅是写字技巧的传授,更是传统文化的浸润。看着他们从握笔颤抖到字迹工整,从对书法陌生到主动探究笔墨纸砚的奥秘,我深深感受到作为文化传递者的责任。每一次纠正坐姿、每一次示范运笔,都是在为文化传承播撒种子。



此次实习,是我从学生到教师的重要过渡。我更加明白,书法教学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未来,我愿继续以笔为桥,陪伴更多孩子在笔墨书香中,书写属于他们的成长故事。